最近,
视频《后浪》
在朋友圈内现象级刷屏。
“我看着你们,满怀羡慕;我看着你们,满怀敬意;我看着你们,满怀感激。”在镜头前,老戏骨演员何冰奉上深情的演讲,包含情绪的语调和热烈丰富的画面,再加上“五四”的节点,触发朋友圈一波又一波的狂欢。
演讲者何冰
“你们有幸遇到这样的时代,这个时代更有幸遇到这样的你们;不是我们在教你们如何生活,你们在启发我们如何更好地生活。”人们惊讶地注意到,视频不仅点燃了年轻人,80后、70后这些“中年人士”也被触及,纷纷转发,并配上热泪盈眶的文案,仿佛唤醒了自己的青春岁月。
《后浪》策划团队负责人、B站市场中心总经理杨亮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这不是一部仅仅拍给年轻人看的视频,也是拍给更多人看的,只不过,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发表个人意见的渠道和方式都不同。“年轻人可能不会在自己的朋友圈转发,但是他会在自身聚集的地方去发表一些意见,大家理解的发言语境不一样。”
本文截屏图来自bilibili
在引发刷屏的同时,《后浪》也招来不少争议,其中“弱小的人才习惯嘲讽与否定,内心强大的人从不吝啬赞美与鼓励。”一句话尤为明显。反对者指出:社会正是在不断否定和推翻前人中,才有所进步,所谓的“赞美”和“鼓励”可能反而是无用的鸡汤。也有人表示,《后浪》所描绘的,不过是物质条件最优越的年轻人处境:他们跳伞、玩Cosplay、喜欢汉服、摄影和潜水,他们容貌俊俏、鲜衣怒马,才能有享受自由人生的权利,而更多的人还在苦苦为生存挣扎。
有意思的是,在《后浪》发布后不久,B站就有用户自发地上传了视频《前浪》,用来调侃在朋友圈激情转发《后浪》的前辈们,许多UP主也纷纷拿后浪创作鬼畜素材。有人称,《后浪》在舆论圈中形成割裂,仿佛中年人和年轻人形成两个阵营,彼此对立——实际上,这样的对立并不存在,《后浪》引爆的潮流,更多代表的是“青年的力量”,年轻人的崛起已经成为社会不可忽视的潮流,话语的权力正在出现激烈碰撞。在未来新旧更替的世界秩序中,《后浪》或许只是一个开始。
就《后浪》的视频创作,澎湃新闻专访了B站市场中心总经理杨亮。
澎湃新闻:
《后浪》的制作创意是如何确定的,花了多长时间?
杨亮:
这个片子是给五四青年节的献礼策划。由B站公关团队策划,胜加担纲制作。完整版由B站联合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澎湃新闻等多家主流媒体一起发布。在新闻联播前播出了2分钟精简版。
整体准备大概是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创意来源是大概在两个月前,当时疫情期间,我们内部在讨论,疫情过后,B站今年的品牌要做些什么事情。然后,我们想到五四这个时间点来做一次对话,是很有必要的。给大家打打气,认真说一些话,这是我们的一个初衷。
其实我们想传递的是一种面向未来,比较开放、比较积极、比较正面的一种力量。因为这次疫情,大家都知道,整个公众舆论经历了大概好几个月的压力。而且碎片化的时代,在社交媒体上,人们很容易被一些比较刺耳的声音吸引,他会因为一些现象去认知一个整体。所以我们在这一次的立意上,想去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