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语料库·01
“专题语料库”是传播匠为帮助同学们在考研后期整理热点专题推出的全新栏目。每周我们都会推出一期考研热点专题,为大家总结观点、提供语料库和答题素材,帮助同学们形成论述题的答题思路,跨越专题整合障碍,一文搞定一个知识点。同时,搭配真题工坊,自主答题后再复盘知识点效果更佳哦。(传送门:真题工坊03
新闻联播加入抖音快手?(内附视频讲解))
撰文
moon
审稿
奶茶
排版
阿苏
图
网络
随着传播技术的快速演进,以短视频为代表的移动互联智能平台迅速崛起,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受众获取信息的另一重要来源。在这一发展趋势下,主流媒体开始抢滩短视频领域,扩大媒体矩阵,提高传播效率和信息到达率。
年以来,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纷纷入驻抖音快手短视频平台。根据中国新闻史学会应用新闻传播学会发布的《媒体抖音元年: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年主流媒体抖音内容年播放量近亿次。
今天阿匠就带大家一起看看,传统媒体向短视频领域转向的必要性、特点,以及如何更好的改进其传播策略。
01
媒介融合背景下,
主流媒体遇到的挑战
广义上的媒介融合是指包含一切媒介及其相关要素的结合、汇聚和融合,包括媒介形态、传播手段、所有权、组织结构等要素的融合。主流媒体向短视频领域的转向,实质是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应对生存危机的转型。
1、渠道失灵,传统节目受到冲击
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的注意力被分流,面对渠道的“失灵”,向全媒体化转型已经成为第一要务。
移动短视频以其多元化的视听传播内容,碎片化的传播方式与鲜明的社交娱乐属性,收获了极高的用户粘性,用户规模不断扩大。传统主流媒体进*短视频领域,从渠道中的融合拓展更多发展空间。
2、用户流失,受众被剥夺分散
移动社交平台迅速发展,新闻信息来源渠道多元化,年轻群体越来越将注意力集中于社交媒体,主流传统媒体的收视率不断下降。
以央视《新闻联播》为例,根据中央电视台年上半年收视数据单显示,《新闻联播》的收视率仅为7.3%,收视人群多为退休人员和农村人员,年轻观众较少观看《新闻联播》。
3、缺乏互动,传播形式单向
传统媒体最重要的特点是单向传播,无法高效地与受众进行互动,在反馈上存在缺陷。而短视频为公众提供互动平台,第一时间发表评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加快信息的流通速度。
同时,短视频平台依据智能算法技术,以用户兴趣为中心进行信息采集和用户画像,在精准推送的同时对于内容进行更加精准的细分,在不断交互中推进媒体的内容生成。
02
主流媒体
向短视频转向的表现
1、姿态转变:形象反差与专业并行
一直以严肃、高端的形象示人的主流媒体,走进短视频平台时,转变为以日常化、通俗化的语言为用户解读热点。央视新媒体中心推出的短视频栏目《主播说联播》由主播解读或评论当天的热点话题或《新闻联播》中的新闻话题。
尽管议题仍然来自《新闻联播》,但其背后的官媒形象被弱化了,作为节目主要元素的主播个人形象得到了强化,从电视屏幕走进手机屏幕,主播展现出的新形象产生了独特的吸引力,拉近了与用户之间的距离。
2、语态转变:贴近受众的话语形态
由于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原本节目的话语形态较为严肃、官方。而为适应短视频的传播方式和受众的话语习惯,话语形态转向生活化,从“高大上”转向“接地气”,既适应了新媒体的话语特征,也提升了内容的可读性。
适当地加入网络流行语,拉近了网络共同体成员之间的情感认同,增强了共同体成员对群体的归属感,帮助主播和观众之间建立起相同的话语体系和情感联系。
3、形态转变:适应短视频传播特征
短视频传播具有碎片化、动态化等特征,主流媒体在适应短视频平台的传播特征时,从视频格式、视听效果等多方面细节进行转变。
例如《主播说联播》采用竖屏拍摄,与移动互联网视频的应用和传播场景相契合。节目一般都非常简短,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用户观看成本,适应碎片化传播特征。节目运用大量的视听语言符号增强视频的可读性和表现力。用画中画的方式补充新闻背景资料,以帮助观众迅速了解新闻事件。
4、传播生态转变:多平台优势互补
主流媒体针对不同平台的传播特征,分发相应内容,使传播广度达到最大化。多平台的分发并非简单的平台叠加,而是一方面尽可能触达不同圈层的用户,另一方面形成不同平台的优势互补,使得传播实现效果最大化。
03
主流媒体
在短视频创作中的变与不变
1、变的是受众群体,不变的是传播规律
短视频平台吸引了更多的年轻受众,且在不同平台之间也具有差异性。按传播规律办事,把握平台特点,弄清用户画像,以用户思维去指导内容,是主流媒体进*短视频领域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不可忽视的是,主流媒体需要吸引受众,但不能一味迎合受众;需要认识算法,但不能无限盲从算法。
2、变的是创作主体,不变的是把关人责任
短视频的创作主体有普通用户,也有专业团队和机构。尽管市场成熟度日渐提高,专业度与垂直度不断加深,但创作主体水平不一,内容质量参差不齐,价值导向偏离错乱,这一系列问题仍旧比较突出。防止偏差、把握底线、提升品质,主流媒体在报道中的把关人角色与责任才能充分彰显。
3、变的是传播形态和渠道,不变的是融合发展理念
短视频从出现到火爆,传播形态更加清晰,传播渠道更加广泛,已经成为全媒体时代传播链条上的重要产品。从实践来看,短视频变革背后正是不变的媒体融合发展理念。融合发展是历史大势,坚持内容为王、技术引领,强化平台建设和渠道统筹,建立融合传播矩阵。
04
主流媒体
在短视频领域的传播策略
1、明确短视频新闻定位,培养忠实用户群体
随着传播技术的演进,新媒介环境下主流媒体更加突出“用户至上”的发展理念,最大程度争夺用户资源成为媒介发展的核心问题。在内容上要明确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发展的基本目标,明确定位,发挥主流媒体的传播优势,增强社会影响力。
受众方面,要明确其受众群体,向小众化、精品化发展,深耕特定的信息传播领域,打造特色传播,吸引特定人群。
2、用户生成和专业制作并重,打造优质传播内容
丰富用户生产内容模式、强化专业内容生产模式,两者相互融合,相互补充,既可以丰富新闻内容,也可以确保生产质量。
例如人民网、中央电视台等中央级媒体纷纷建立了“拍客”系统,用户可以随时对发生在身边的新闻进行拍摄并上传,丰富传播内容的同时也增加了流量。
3、丰富信息分发渠道,重塑传播格局
为进一步扩大短视频新闻的分发渠道,主流媒体可以与成熟的商业平台合作。以腾讯、新浪、网易、搜狐等为代表的移动新闻客户端有着畅通的新闻分发渠道,通过它们可以扩大受众面并提升传播效率,使新闻信息更快地抵达受众,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的分发还可以借助于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百度新闻等新闻聚合类传播平台,它们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运用机器算法和编辑互动的运营模式,精准定位、个性化推荐,将信息及时有效地传递到特定人群。
4、加强技术创新,优化产品服务
碎片化阅读时代,短视频新闻的呈现受时长限制,多数短视频新闻的时长被限制在15秒或1分钟以内,因而在展现新闻事件全貌和深度方面有所欠缺。
要解决此类问题,短视频新闻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弥补内容时长的不足,例如:通过嵌入超链接的方式引导受众了解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适当放宽深度报道的时长限制等。内容生产上,短视频新闻应不断借鉴先进的制作技术,提升新闻产品的技术含量,强化传播效果。
5、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打造融合新闻团队
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的发展要进一步完善融媒体复合型人才队伍的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重视从业人员学科背景的多样化,培养团队成员在工作中交叉运用其他专业技能的实力;加大对文案策划、视频策划人员的培养,引入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文案写作与策划人员,提升短视新闻内容的创新性和吸引力。
另外,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的发展也要加大对技术人员的培养力度,